紅色學府育天涯英才
瓊崖革命先驅在上海大學求學的故事——紅色學府育天涯英才
1924年2月,上海大學校舍由閘北青島路遷至公共租界西摩路(今陜西北路)132號。
上海大學江灣校舍(1927年4月1日至1927年5月3日)。
王文明。
許俠夫。
黃昌煒。
陳垂斌。
文\本刊特約撰稿 陳立超
10月23日,有著紅色基因的上海大學迎來建校100周年。一百年前,在國共醞釀合作的大革命背景下,該校由國共兩黨攜手創辦,并由中國共產黨實際領導。瞿秋白、鄧中夏、蔡和森、惲代英、蕭楚女、陳望道等先后在上大任職任教,使學校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、傳播先進文化知識的重要陣地。
20世紀20年代初,為了尋求革命真理,包括王文明、陳垂斌等在內的一批瓊崖進步青年進入上大學習。他們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,創辦刊物宣傳革命思想,在滬投身革命運動,經受了鍛煉、增長了才干,為后來成長為瓊崖革命骨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探尋真理
一批瓊籍青年赴上大求學
五四運動前后,在瓊崖中學、府城華美中學、瓊山中學、瓊海中學等學校就讀的一批進步青年,以瓊崖中學為中心,以瓊崖十三屬學生聯合會為主要組織,接受革命啟蒙教育。同在瓊崖中學讀書的楊善集、王文明等志趣相投,成為摯友,共同建立了“青年觀摩會”,常在一起探討救國救民和改造瓊崖的道路。
然而,當時的瓊崖一片晦暗,軍閥鄧本殷瘋狂鎮壓各種進步活動,使進步思想傳播受阻。20世紀20年代初,許多瓊崖進步青年懷著一顆“奮起救瓊之心”,出島學習新文化、新思想。其中,赴上海求學的瓊崖青年知識分子有400多人,這一數字僅次于赴廣州求學的瓊崖青年知識分子人數。上海大學革命氛圍濃厚且學費低廉,成為瓊籍學子出島求學的首選目標之一。1922年至1924年, 王文明、葉文龍、黃昌煒、許俠夫、陳垂斌、郭儒灝、王仲芳等進步青年先后離開瓊崖,進入上海大學學習。
當時上海大學的教師隊伍可謂陣容強大,著名共產黨員瞿秋白、鄧中夏、蕭楚女、惲代英等均在該校任教。王文明、郭儒灝讀的是社會學系,而瞿秋白正是社會學系的系主任。在瞿秋白親自主持下,社會學系開設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、私有財產及國家起源、通俗資本主義、科學社會主義等課程。此外,瞿秋白還經常舉辦課外學術活動,邀請中外名流來校演講,鼓勵學生組建各類社團。
在上大求學期間,王文明在瞿秋白等的直接指導下,系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及其他課程,拓寬了視野,政治思想躍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。他與其他在上海的海南籍青年學生組建了一個名為“瓊崖新青年社”的社團,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革命活動,主動向黨組織靠攏。1925年,在惲代英、王文明、葉文龍等人的介紹下,陳垂斌、郭儒灝、王仲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
學以致用
在滬創辦刊物投身革命運動
在上海大學求學期間,王文明等瓊籍青年先后創辦了《海南潮》《瓊崖旅滬學會月刊》《南語》《瓊崖新青年》等刊物,宣傳進步思想。其中,創辦于1924年的《南語》《瓊崖新青年》是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刊物。上海圖書館藏有1925年5月20日出版的《南語》,上面載有《怎樣打倒帝國王義與軍閥》《中國婦女問題概論》《“五一”節與中國工人》等文章,許俠夫是其中4篇文章的主要作者。這期《南語》還選登了《文昌縣立中學校全體學生罷課宣言》等瓊崖讀者來信。
在上大求學的瓊崖青年不僅學習理論知識、開展宣傳工作,還積極投身于如火如荼的大革命運動。1924年底,陳垂斌參加了上海民眾歡迎孫中山先生北上的大游行,被法國巡捕用鐵棍擊倒在地,他不顧鮮血流淌,憤怒高呼游行口號,展現出了一個愛國青年敢于斗爭的精神面貌。
1925年5月30日,上海2000余人在租界進行反帝游行宣傳,聲援工人斗爭,要求收回租界,英國巡捕開槍屠殺手無寸鐵的群眾,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,上海大學學生何秉彝也被外國巡捕殺害。上大的瓊籍學子得知消息后十分憤慨,他們參加青年學生集會游行,強烈抗議帝國主義血腥屠殺我國同胞的野蠻行徑。王文明、陳垂斌、羅文淹、郭儒灝等瓊籍學生站在反帝斗爭的前列。
據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的《王文明傳》記載:“萬余群眾聚集到英租界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前。王文明與大家一道高呼口號,要求釋放被捕學生。英巡捕房出動大批巡捕妄圖驅散聚集抗議的群眾,王文明他們英勇地與英巡捕搏斗?!痹诘蹏髁x血淋淋的鎮壓面前,王文明等瓊籍學子沒有退縮,而是果敢地投入斗爭,他們印制傳單、上街演講,還去工廠與工人們配合開展斗爭。
返回家鄉
他們成長為瓊崖革命頂梁柱
1926年初,國民革命軍收復瓊崖,在上海學習和工作的瓊籍黨員、團員紛紛返回瓊崖開展工作。盡管王文明等人先后離開了上海大學,但這一段求學經歷深刻影響了他們的一生。1926年6月,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??谡匍_,11位參會代表中4人(王文明、許俠夫、黃昌煒、陳垂斌)有在上海大學求學的經歷,王文明在會上被選為中共瓊崖地委書記。這些自滬歸來的優秀瓊崖青年,把在上大學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瓊崖革命實踐相結合,為推動瓊崖革命形勢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,其中的大部分人英勇犧牲。
王文明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瓊崖地方委員會第一任書記,還是瓊崖蘇維埃政府第一任主席、瓊崖革命的重要奠基人、瓊崖工農群眾領袖。1928年底,他帶領瓊崖蘇維埃機關工作人員和部分紅軍走上母瑞山,堅持革命斗爭。在艱苦的日子里,王文明同干部戰士分吃一個飯團,共食野菜、野果。他經常鼓勵大家說:“困難是暫時的,只要我們堅持下去,什么困難都會得到解決?!?930年1月17日,王文明不幸在母瑞山病逝,年僅36歲。
許俠夫返回瓊崖后,任中共瓊崖地委委員兼宣傳部長。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后,許俠夫潛回文昌農村,以特派員身份領導文昌的工作。6月,他根據瓊崖特委的指示,在溪西村(今文教鎮)主持召開中共文昌縣第一次代表大會,成立了中共文昌縣委,并擔任縣委書記。不久后,文昌討逆革命軍(7月改為瓊崖討逆革命軍第五路軍)成立,許俠夫任黨代表。12月4日,他在一次突圍中不幸中彈犧牲,年僅26歲。
1926年6月,黃昌煒在中共瓊崖一大上被選為中共瓊崖地委委員。不久,共青團瓊崖地委成立,他被選為共青團瓊崖地委書記。9月,中共廣東區委調黃昌煒去廣州任共青團廣東區委秘書長,協助楊善集開展工作。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后,他受廣東區委派遣返瓊。9月23日,椰子寨戰斗打響,楊善集在戰斗中犧牲。此后,黃昌煒負責瓊崖特委、軍委在瓊崖東路樂會、萬寧的領導工作。1928年1月,黃昌煒在萬寧率部追擊敵軍時不幸中彈溺水犧牲,年僅29歲。
陳垂斌返回瓊崖后,任中共瓊崖地委委員兼組織部長。1928年1月中旬,陳垂斌按照組織的安排到崖縣工作。3月,他隨軍赴陵水開展農村革命斗爭。4月,國民黨蔡廷鍇部對瓊崖蘇區進行“圍剿”,他與陵水軍民同舟共濟,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“圍剿”。1929年,陳垂斌帶領一些有斗爭經驗的共產黨員潛回其故鄉崖縣四區,組建了一支特別武裝隊,與敵人斗爭。1933年3月,他在一次戰斗中負傷被捕,同月被殺害,年僅33歲。
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